自然沖擊療法健康中心 | 左側價格 | 鼎慶科技 | 鼎慶智慧民生工程
網站首頁 關于鼎慶 鼎慶分部 新聞動態 黨群建設 企業文化 人力資源 放映廳
  安全常識  
  安全常識
安全常識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信息來源:鼎慶公司????發布日期:2018-9-11 9:04:10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的危害,明確企業中相關部門處置突發環境事件的職責,規范應急處置程序,提高全廠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防控和應急反應能力,將突發環境事件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維護社會穩定和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編制本預案。
1.2.1法律、法規、規定依據
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12.26);
⑵《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2007.11.1);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07.11.1);
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08.6.1);
⑸《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1.12.1);
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1997.3.1);
⑺《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05.4.1);
⑻《石油化工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編制指南》(2010.1);
⑼《關于督促化工企業切實做好幾項安全環保重點工作的緊急通知》安監總?;痆2006]10號;
⑽《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化勞字第247號文發布(1991.4.14);
⑾《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國務院,2006.1.24);
⑿《危險化學品名錄》(國家安全生監督管理局公告[2003]1號);
⒀《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環保部第1號);
⒁《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2011.4);
⒂《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
⒃《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0]第113號);
⒄《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防范環境風險的通知》(環發[2010]第77號);
⒅《關于切實加強風險防范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0]第98號)。
1.2.2相關標準及規范
⑴《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
⑵《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
⑷《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腐蝕性鑒別》(GB5085.1-2007);
⑸《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急性毒性初篩》(GB5085.2-2007);
⑹《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易燃性鑒別》(GB5085.4-2007);
⑺《危險廢物鑒別標準  通則》(GB5085.7-2007);
⑻《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
⑼《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
⑽《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
⑾《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2008);
⑿《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程》(HJ/T298-2007);
⒀《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50140-2005);
⒁《液化石油氣》(GB11174-2011);
⒂《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
⒃《化工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計規范》(GB50483-2009);
⒄《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
⒅《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
⒆《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07)。
1.2.3項目相關文件及資料
⑴《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吉林省冶金研究院,2012年2月);
⑵《關于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長環建(表)[2011]24號);
⑶《關于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調整建設面積的環保意見》(長春市環保局,2012年5月);
本公司各部門提供的其它相關資料。
本預案適用于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液化氣儲存量為2000m3)危險化學品泄漏及火災、爆炸等一般性環境污染事件及其以上級別的環境污染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以及附屬區域內產生不利影響的各類環境污染事件。
1、原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因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及人體健康的環境污染事件,以及影響飲用地水質的或其他的環境污染事件等;因人為或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廢氣、廢水、固廢(包括危險廢物)、危險化學品、有毒化學品、生物化學等環境污染事件。
2、次生、衍生性環境污染事件。在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處置過程中因發生爆炸、燃燒、大面積泄漏有毒有害物質,或在事故應急救援過程中因處置不當而引發的環境污染事件。
3、因廠外附近的環境污染事件所引發的環境應急行動。環境污染事件的發生地不在本廠內,但可能會影響本廠的正常運行。
4、生產過程中因生產裝置、污染防治設施、設備等因素發生意外事故造成的突發性環境事件。
參考環境保護令第17號《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中規定,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將本廠突發環境事件主要分為環境污染事件(即水污染事件、大氣污染事件、農業環境污染事件等)及生態環境破壞事件并對其進行分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5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1000人以上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人以上3人以下死亡或2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100人以上1000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突發環境事件:
(1)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2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10人以上100以下的;
(3)因環境污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的。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環境事件:
除特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重大突發環境事件、較大突發環境事件以外的突發環境事件。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應急預案體系是由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上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要求,針對公司的現有規模制定的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不單獨制定各專項應急預案。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包括綜合環境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預案。
根據實際需要和形勢變化,當發生重大、特大級環境事故時須向省環保部門、市以及地方政府報告,同時向同級政府報告,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啟動相應地方應急預案。
 
 
公司在建立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系統及其響應程序時,應本著實事求是、切實可行的方針,事故狀態下,以人為本,盡量保護環境,減少財產損失。
2.1.1企業基本情況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2年,于2011年在長春市綠園區西新工業區進行建設,主要經營液化石油氣,灌裝出售。氣源為吉林市二五零液化氣站,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在長春市內液化石油氣市場占有率高達80%,是長春市液化石油氣最大供應商。
廠區位于長春市西新工業區,東側為農田,隔農田190m為苯板廠;南側為一座磚房及空閑居民房一座;西側為林地,隔林地360m為新開河;北側為農田,隔農田約165m為吉林省盛泰汽體有限公司。企業的地理位置詳見附圖2-1,平面布置圖詳見附圖2-2。本公司的基本情況詳見表2-1。
表2-1    企業基本情況匯總
單位名稱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
單位地址
長春市綠園西新工業集中區建九街與新三路交匯處
企業性質
民營
法人代表
張兆順
郵政編碼
130000
企業規模
小型
職工人數
400人
主要原料
液化石油氣
占地面積
16809m2
年銷售量
6000t
所屬行業
燃氣供應業
聯系人
梁德厚
經度坐標
東經125°6′2″
聯系電話
15948308881
緯度坐標
北緯43°53′46″
介于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情況,企業現僅經營液化石油氣,無天然氣儲存。廠區內現有液化石油氣球罐兩座,儲存量均為1000m3,臥式儲罐一座,體積為80m3,儲存鋼瓶內殘液。企業主要提供液化石油氣灌輸服務,裝罐后鋼瓶直接運出廠外,故本預案主要對兩座球罐進行風險分析。
2.1.2企業相關環評批復落實情況
公司的環保手續情況見表2-2。
表2-2    環評批復要求及落實情況一覽表
項目
批復文件
環評批復意見
落實情況
1
長環建(表)[2011]24號
生活污水滿足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二級排放標準,排入開發區污水管網。
廠區所在地區域污水處理站尚未建成,生活污水經城市管網直排進新開河,待污水站建成后生活污水排入污水站處理達標后排入新開河。
2
食堂油煙應安裝油煙凈化裝置,滿足GB18483-2001《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的相關要求。
已達標
3
廠房、設備應采取必要的隔聲減震措施,避免噪聲污染,保證廠界噪聲符合區域環境噪聲標準要求。
已達標
4
要采取嚴謹的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制定事故應急預案。
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正在編制中。
 
2.1.3企業項目構筑物和主要設備
1、主要構筑物
企業主要構筑物有辦公樓、生產輔助廠房、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充氣間等。建設2座球式儲罐,1座臥式儲罐,以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主要構筑物見表2-3,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2,現場照片見附圖2-3。
表2-3    公司主要構筑物
序號
名稱
單位
規格
備注
1
辦公樓
m2
737
三層
2
生產輔助房
m2
92
一層
3
消防水泵房
m2
80
一層
4
充氣間
m2
230
一層
5
消防水池
m3
700
地下
 
合計
 
1139
 
 
2、主要設備
液化氣儲存及分裝設備見表2-4。
表2-4    液化氣儲存分裝設備一覽表
序號
設備名稱及規格
規格
數量
單位
1
運輸罐車
30t
4
2
球式儲罐
1000m3
2
3
臥式殘液罐
80m3
1
4
分裝設備
 
2
5
運輸車輛
1.5t
80
6
鋼瓶
50kg
1820
7
鋼瓶
15kg
5000
 
2.1.4主要原料,來源及性質
⑴主要原料
公司所用液化石油氣由吉林市二五零液化氣站提供。
⑵原料性質
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廠區內球式儲罐內壓力為0.6MPa(約6個大氣壓),密度為2.35 kg/m3。丙烷的沸點是-42℃,因此是特別有用的輕便燃料。這就意味著即使溫度很低,丙烷從高壓容器釋放后,也能立刻汽化。丁烷的沸點約為-0.6℃,溫度很低時不會汽化。
根據GB11174-2011《液化石油氣》,國家對液化石油氣的技術要求如下表:
表2-5    液化石油氣的技術要求
項目
質量指標
密度(15℃),kg/m3
報告
蒸汽壓(37.8℃),kPa           不大于
1380
C5及C5以上組分含量,%(v/v)  不大于
3.0
殘留物
發殘留物,mL/100mL    不大于
油漬觀察
0.05
通過
 
原料組分風險分析
由于原料為液化石油氣,設備間儲存柴油,供柴油發電機組,公司涉及危險品各組分理化性質,分析風險如下表:
表2-6   各組分理化性質及危險特性
 
丙烷
丁烷
柴油
化學式
C3H8
C4H10
混合物
相對密度(水)
0.58(-44.5℃)
0.6
0.87-0.9
引燃溫度(℃)
450
287
227-250
蒸汽相對密度(空氣)
1.5
2.05
--
爆炸極限(%)
2.1-9.5
19-84
1.5-4.5
熔點(℃)
-187.6
138.42
-18
閃點(℃)
-104
-60
45-55
飽和蒸氣壓(kPa)
53.32(-55.6℃)
106.39
--
沸點(℃)
-42.1
-11.73
282-338
外觀與性狀
無色氣體,純品無臭
無色氣體,有輕微的不愉快氣味
稍有粘性的淺黃色至棕色液體
危險特性
易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氧化劑接觸猛烈反應。氣體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引著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若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燃燒分解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危險品類別
第2.1類易燃氣體。
第2.1類易燃氣體
第3.3類高閃點易燃液體
毒性及危險性分析
1、地理位置
長春市位于北緯43°05’~45°15’;東經124°18’~127°05’,居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其中主城區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伊通河臺地之上。西北與松原市毗鄰,西南和四平市相連,東南與吉林市相依,東北同黑龍江省接壤,市域界周長約3298.97km。
長春地處歐亞大陸東岸的中國東北平原腹地松遼平原,是東北地區天然地理中心,東北亞幾何中心,東北亞十字經濟走廊核心??偯娣e20604km2,其中市區面積4926km2。2011年建成區面積445km2。
本廠區位于長春市綠園區西新工業區建五街與新三路交匯處。
2、地形地貌
長春到四平深斷裂是一條分割山地與平原的主要構造線,以東為隆起區,以西為沉降區,長春地區位于隆起區與沉隆區之間。地質構造的過渡性決定了長春地貌類型的多樣性,形成了東高西低的地貌特征。松遼平原地貌由山地、臺地和平原組成,形成了“一山四崗五分川”的地貌格局。長春山地面積不大,約占長春地區土地總面積的9%。其中,低山占2.56%,丘陵占6.44%。主要有大黑山和吉林哈達嶺。長春臺地面只較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41%。其中,平緩臺地占35.23%,高臺地占5.77%。主要有榆樹臺地、長春臺地、雙陽臺地和優龍泉臺地。長春臺地面積最大,約占土地總面積的50%。其中,河谷平原占39.4%,低階地占7.5%,湖積平原占3.1%。主要有雙陽盆地、松花江河谷平原、拉林河河谷平原、飲馬河河谷平原和農安湖積平原。
長春城區位于松遼平原東部山地向西部平原過渡的伊通河臺地上。地勢東高西低,地貌由臺地和平原組成。其中,臺地占70%、平原占30%。不同的地貌類型對城市建設起著不同的制約作用。
3、水文情況
長春市區的河流主要有伊通河和新開河。
公司西側360m為新開河,河流流向為由南向北。新開河發源于公主嶺境內的大黑山,流經長春市西郊和農安縣西南部,與華家鎮新開河村匯入伊通河。新開河是伊通河的較大支流,全長127km,流域面積2419km2,河道坡降0.4‰,河流彎曲系數為0.2。
4、氣象與氣候
5、地下水
6、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末,長春市轄6區、3縣級市、1縣(南關區、朝陽區、寬城區、二道區、綠園區、雙陽區、九臺市、榆樹市、德惠市、農安縣),其中包括凈月、汽車、經開、高新4個國家級開發區、3個新城(北部、南部、西部)、1個國家先導區(長東北)、1個生態旅游度假區(蓮花山)、1個國家綜合保稅區(興隆保稅區)、2個省級開發區(南部都市、長江路)。
地表水
根據《吉林省地表水功能區》(DB22/388-2004),新開河水域功能為V類水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詳見表2-7。
表2-7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摘錄) 單位:mg/LpH無量綱)
污染物名稱
標準值
標準來源
V
pH
69
GB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COD
40
BOD5
10
NH3-N
2.0
⑵環境空氣
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環境功能區劃及廠址周圍環境狀況,環境空氣為二類區。環境質量標準詳見表2-8。
表2-8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摘錄)    單位:μg/m3
污染物名稱
24小時平均
標準來源
SO2
150
GB3095-2012
NO2
120
TSP
300
⑶聲環境
企業廠區環境噪聲應執行3類區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詳見表2-9。
表2-9    聲環境質量標準    單位:dB(A)
類  別
標準值
標準來源
晝間
夜間
3類
65
55
GB3096-2008
 
2.4企業周邊環境狀況
2.4.1企業周邊水環境敏感性分析
公司西側360m為新開河,新開河流向為由南向北,地表水水域功能為V類水體,新開河上游有平洋水庫灌區,灌溉水田面積380km2,并為范家屯鎮提供工業用水。中游和下游承泄長春市排入的污水,并向太平池水庫補給灌溉用水。長春市排入新開河中、下游的凈化污水在該河段中、下游沿岸發展水田面積3800km2,高灌區的水田面積發展到0.105萬km2。同時,從公司所在地至下游5km范圍內距離河道500m范圍內分布有村屯,分別為:西馬家、王家樓、山嘴子村、翟家窩堡、中興村、新立屯、崗子屯、順山堡。
2.4.2環境敏感區分布
公司地理位置詳見圖2-1,平面布置圖見附圖2-2。
廠區附近企業及周圍3km范圍內的居民區等環境敏感目標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詳見表2-10及表2-11。
表2-10    廠區附近企業
序號
企業名稱
距離
方位
聯系電話
1
苯板廠
190m
E
西新工業區
0431-85101622
2
磚房
緊鄰
S
3
吉林省盛泰氣體有限公司
165m
N
 
表2-11   廠區周圍3km環境敏感目標情況調查表
序號
保護目標名稱
常駐人口(人)
方位
距離(m)
聯系電話
1
齊家屯
200
E
160
15904403900
2
雙龍臺
150
E
240
18686632545
3
小南屯
300
E
320
15500023285
4
西馬家
400
ES
150
18043120409
5
龍泉寺
100
ES
2460
13944414224
6
西小良山
400
S
1500
13596401719
7
開源村
100
S
700
13504465415
8
東新立屯
120
W
2600
13154317757
9
小北屯
150
W
1900
18804310415
10
奉天仁
150
N
2100
13844809195
11
于家村
120
N
3000
13404316095
12
南城劉
200
NE
1370
13804315548
13
楊家屯
120
NE
2800
18043140587
3、環境敏感性分析
環境敏感性的大小通常用“環境敏感度”表示,它是指環境要素對外界壓力或變化適應能力的相對度量,一般將環境敏感度分為五個等級:
⑴極度敏感:由于外界壓力引起某些無法替代、無法恢復或重建的損失,此種損失是不可逆的;該敏感度包括珍稀生物種群、不可再生資源、歷史文物古跡等環境要素。
⑵非常敏感:由于外界壓力引起某些環境要素的長期而嚴重的損害或損失,這些環境要素的替代、恢復、重建非常昂貴、并需10年以上的時間;該敏感度包括稀少生物種群、有限供應或不容易得到的可再生資源及造成大多數人經濟損失等環境要素。
⑶中度敏感:由于外界壓力引起某些環境要素的損壞,其替代或恢復是可能的但比較困難和昂貴,一般需10年時間;該敏感度包括不在減少或供應有限的資源或生物種群、確立的運輸方式的重大變化等環境要素。
⑷輕度敏感:由于外界壓力引起某些環境要素的輕微損失或暫時性破壞,其再生、恢復與重建可利用天然與人工方式,需4年左右的時間。
⑸微弱敏感:由于外界壓力引起某些環境要素的暫時性破壞或干擾,能自動且迅速恢復。
公司位于長春市西新工業集中區,周圍無珍稀生物種群、不可再生資源、歷史文物古跡等,在事故發生后,對環境要素產生輕微的損失或暫時性破壞,其再生、恢復與重建可利用天然與人工方式,需4年左右的時間,故本工程周圍的環境敏感度為輕度敏感。但公司原料及產品均為易燃、易爆危險品,潛在的主要危險為火災、爆炸危險、物料泄漏危險,因此,在廠址周圍現存在部分村莊的情況下,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將對人員、財產、環境造成較大的危害。

3、環境風險源識別與風險評估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主要以儲存及罐裝液化石油氣為主?;谝夯蜌獾囊兹?、易爆及毒理特性,在其生產、儲存、運輸過程期間,存在著意外泄露,遇明火燃爆等危險性。
結合《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和其相關批復(長環建(表)[2011]24號)。該項目環境風險評價等級為二級,調查范圍為3km。具體環境風險源分析及環境風險評價如下。
3.1.1重大危險源辨識
《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T169-2004)中附錄A.1中關于物質危險性標準見表3-1。
3-1   物質危險性標準
 
 
LD50(大鼠經口)/(mg/kg)
LD50(大鼠經皮)/(mg/kg)
LC50(小鼠吸入,4h)/(mg/L)
有毒物質
1
<5
<1
<0.01
2
5<LD50<25
10<LD50<50
0.1<LD50<0.5
3
25<LD50<200
50<LD50<400
0.5<LD50<2
易燃物質
1
可燃氣體:在常壓下以氣態存在并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物;其沸點(常壓下)是20℃或20℃以下的物質
2
易燃液體:閃點低于21℃,沸點高于20℃的物質
3
可燃液體:閃點低于55℃,壓力下保持液態,在實際操作條件下(如高溫高壓)可以引起重大事故的物質
爆炸性物質
在火焰影響下可以爆炸,或者對沖擊、摩擦比硝基苯更為敏感的物質
注:(1)符合有毒物質判定標準序號為1、2的物質,屬于劇毒物質;符合有毒物質判定標準序號3的屬于一般毒物。
(2)凡符合易燃物質和爆炸性物質標準的物質,均視為火災、爆炸危險物質。
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在單元內達到和超過《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標準中的臨界量時,將作為事故重大危險源。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指標有兩種情況:
①單元內存在的危險物質為單一品種,則該物質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物質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②單元內存在的危險物質為多品種時,則按下式計算,若滿足下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式中:q1,q2…,qn為每種危險物質實際存在量,t。

Q1,Q2…Qn為與各危險物質相對應的生產場所或貯存區的臨界量,t。
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相關要求,項目涉及的主要危險物質是液化石油氣和備用柴油發電機所需柴油。由表3-2的重大危險源辨識可看出,液化石油氣罐區及柴油的儲量小于臨界值,為非重大危險源。
表3-2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
危險品名稱
危險物質編號
最大儲存量
壓力(MPa)
儲存介質
所在位置
臨界量(t)
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
m3
t
液化石油氣
第2類壓縮氣體和液化氣體第1項
易燃氣體21052
2000
28
0.6
球式儲罐
廠區北側
50
柴油
易燃液體
0.12
0.1
0.1
柴油桶
設備間
5000
 
公司儲罐區計算結果為0.56<1,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為:本企業儲罐區不構成重大危險源。
3.1.2生產工藝流程概述
公司液化石油氣儲存及分裝生產過程:將外購的液化石油氣通過運輸罐車運至場內并儲存于儲罐內,采用分裝設備將液化石油氣充裝于50kg或150kg的專用鋼瓶內,由運輸車輛送到客戶指定地點,空鋼瓶回收。
3.1.3生產設施危險源識別
企業的液化石油氣儲罐及液化石油氣裝罐過程中均存在泄漏及火災爆炸的事故風險。
表3-3    生產設施危險識別
危險因素
風險識別
火災、爆炸
項目兩個球式儲罐決定了公司具有較大火災、爆炸的危險。站場內的壓力容器、計量裝置和管道均可能成為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危險源
在操作過程中,如果可燃性氣體的泄漏和聚集,達到爆炸極限,就會有火災、爆炸事故的發生
當液化石油氣為氣相燃燒時,壓力高,氣流大,燃燒猛烈。
物理爆炸
公司裝置中的預處理設備、壓縮機、壓力管道、液化石油氣儲罐均為壓力容器,若存在質量缺陷、局部腐蝕、容器(管道)超溫超壓、安全泄放裝置失效,都可能發生物理爆炸
中毒、窒息
由于液化石油氣的泄漏,將在局部空間彌漫,濃度過高時,使空氣中的含氧量明顯降低,使人窒息。當空氣中的甲烷含量達25%~30%時,可引起頭痛、頭暈、乏力、若不及時脫離,可窒息死亡。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的濃度低于1%時,對人體健康沒有危險,但是,長時間接觸濃度較高的液化石油氣,對神經系統會產生不良影響。
觸電危險
公司電氣設備較多、電氣線路較長,作業人員在生產作業中,易發生觸電事故。觸電事故是非常常見的事故類型,一般由于佩戴防護用具不當、操作人員失誤、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淘汰電氣產品、電纜線連接處密封不好、電氣設備及線路老化,絕緣損壞、漏電、短路和保護裝置失靈均能引起人體觸電,一般發生在不合格的電器處和配電間。
 
3.1.4儲存、裝車過程危險識別
廠區內儲存及裝車過程危險識別如下表:
表3-4    儲存及裝車過程危險識別
危險因素
風險識別
泄露
液化石油氣一旦泄露,不易擴散,由于氣態液化石油氣比空氣重,往往沉集于下水道、電纜溝等低洼處或沿地面漂移到遠處。由于其滲透性、浸潤和毛細管引力等作用而擴大其表面積,使蒸發速度加快,并向四周迅速擴散,與空氣混合,遇有火源極易發生燃燒、爆炸。
儲存物料易積聚靜電荷
由于液化石油氣具有高電阻率的原因,儲存過程中物料的流動或晃動具有易積聚電荷的特點,在產品儲運和生產過程中,其靜電的產生和積聚量的大小與管道內壁粗糙度、流速、運輸距離以及儲運設備的導電性能、靜電防護設施不到位等諸多因素有關。靜電放電是導致火災、爆炸事故的一個重要原因。
雷擊
雷擊的破壞作用一是它的熱效應,引起物質燃燒;二是它的機械效應,能摧毀建筑物或其它的物體;它還能引起高電壓沖擊波,使電氣設備的絕緣被擊穿,造成人員傷亡事故,這是最常見的雷擊火災。金屬設備、管道、反應裝置上感應出與雷雨云電荷相反的電荷,造成放電,這種雷擊對建筑物不起直接破壞作用,但對易燃、易爆物品聚集的場所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罐區一般有防雷安全保護措施,但若防雷電設施設計存在缺陷,也會發生雷擊而引發火災、爆炸。
火災、爆炸
操作人員或外來車輛、外部人員違章將打火機、火柴等火種帶入庫區,在有液化石油氣的場所使用明火易引起發生火災、爆炸。
3.1.5現有裝置可能產生的污染及相應的治理措施
廠區現有裝置產生的污染及相應治理措施:
表3-5    廠區內現有污染物及治理措施
危險因素
風險識別
廢水
公司無生產廢水,均為生活污水。待西部污水處理廠建成后公司生活污水通過市政管網排入西部污水處理廠,現生活污水經城市污水管網排入新開河。
廢氣
項目廢氣來自于每次更換鋼瓶和檢修時排放的少量液化石油氣。由于項目運行時,除更換拖車或鋼瓶時由人工操作外,整套設備的所有動作均由設備自帶的電子化程序自動控制,無需人工干預,排放的氣體很少,但應保持充裝間和加氣站空氣流通,防止中毒的發生。
噪聲
廠區噪聲源主要是運輸車輛等,聲壓級在70~80dB(A)之間,經減振、隔音裝置處理后,噪聲可達標排放,對周圍聲環境影響較小。
固體廢物
廠區固體廢物主要是殘液(液化石油氣鋼瓶里總有微量液體用不完,該部分液體稱為殘液,其主要成分為戊烷及戊烷以上碳氫化合物)、廢鋼瓶和生活垃圾。其中殘液排放量約為2t/a,全部收集于場內殘液儲罐內,廢鋼瓶產生量約為20個/a,定期送往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4t/a,送到開發區指定垃圾中轉站,由開發區環衛部門統一清運。其中殘液及廢鋼瓶屬于危險廢物,須委托有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
 
3.2.1最大可信事故及風險類型
最大可信事故是指在所有預測的概率不為零的事故中,對環境(或健康)危害最嚴重的重大事故。根據《環境風險評價實用技術與方法》中化工、石油行業事故風險評價與管理中關于典型泄漏的簡化確定法及國內化工行業泄漏事故的調查,結合公司的工藝單元和生產系統危險、物質危險性的識別,確定項目最大可信事故及類型為液化石油氣泄露及火災、爆炸事故。
3.2.2事故狀態下污染分析
根據本廠區危險物質的理化性質及危險源基本情況,本廠可能的環境污染事件如下所示:
 
 
 
 
 
 
 
1、液化石油氣泄漏
液化石油氣一旦發生泄漏,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工業覆蓋層或吸附/吸收劑蓋住泄漏點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氣體進入。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噴霧狀水稀釋。漏氣容器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由于廠區西側360m為新開河,故發生事故時要防止事故廢液進入新開河,及時用沙土堵截,避免造成水污染。首先關閉廠區雨水排口閥門,同時封堵廠區內所有下水口及其他與外界相連的通風口,避免泄露的液化石油氣擴散到廠區外造成污染。
2、火災、爆炸
液化石油氣極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熱源和明火有燃燒爆炸的危險。與氟、氯等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滅火方法:切斷氣源。若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允許熄滅泄漏處的火焰。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根據現廠區儲存危險品的儲量,爆炸現場最大傷害半徑為652m。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
事故時爆炸的損害特性及損害半徑見下表。
表3-6   事故時爆炸損害級別、特性及半徑
損害級別
損害特性
損害半徑(m)
對設備損害
對人損害
液化石油氣
A
重創建筑物和設備
1%死亡腹肺部損害
>50%耳膜破裂
>50%北拋射物嚴重砸傷
49
B
對建筑物造成外表損傷或可修復的破壞
1%耳膜破裂
1%被拋射物嚴重砸傷
81
C
玻璃破碎
被飛起玻璃損傷
244
D
10%玻璃破碎
--
652
 
從上表可以看出,傷害程度較嚴重在50m范圍內,球罐50m內無敏感點,廠區四周最近構筑物見表3-7。
表3-7    廠區四周構筑物一覽表
序號
方位
距離(m)
傷害級別
1
東側
205
C
2
南側
167
C
3
西側
528
D
4
北側
212
C
 
結合表3-6及表3-7可知,公司東、南、北側建筑物距離均在C級傷害級別內,會造成玻璃破碎,人員可能會被飛起玻璃損傷。
3、交通運輸環境風險分析
項目涉及危險化學品物質,運輸過程存在一定風險性,交通運輸存在的環境風險主要為短途汽車運輸事故。汽車運輸過程中,存在由于交通事故、容器老化破裂等導致車運危險品發生泄漏事故,可燃物質如遇明火還可引發火災爆炸事故,威脅居民生命安全和財產損失,造成附近空氣污染。為防止危險品運輸風險,應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應急措施。
3.2.3事故后果分析
1、有害物質在大氣中擴散影響
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為丙烷、丁烷等,常溫常壓下為氣態,罐裝在專用鋼瓶內為液、氣兩種相態;比重為1.52,泄漏后會沉積在低洼處,不易散發。接觸時會有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癥狀;重癥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液化石油氣兩座球罐所在地有1m高圍堤,面積為1768.62m2。
2、泄漏爆炸影響
加壓儲存的可燃液化氣體,由于容器遇外火灼燒使器壁的強度下降,或者由于機械碰撞、制造上的缺陷及腐蝕等使內部壓力過高時造成容器破裂,所盛液體瞬間泄漏,并在環境溫度過高于其沸點時急劇氣化,如果遇到火源就會發生劇烈的燃燒,產生巨大的火球,形成強烈的熱輻射,造車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此種現象稱為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汽爆炸,簡稱BLEVE。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汽爆炸是石油、化工和交通運輸行業常見的重要事故類型。液化石油氣儲罐火災爆炸事故就屬于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汽爆炸模式。
3、水體及土壤污染
液化石油氣儲運靠槽車運輸,運輸過程中造成跑、冒、滴、漏現象,這將通過雨水流經對井場附近的地表水、農田和土壤造成較大的污染。但因單車載量有限,因此,此類事故的污染范圍與危害程度均較小。
根據公司危險品性質及周圍環境情況,事故狀態下本公司對外環境的影響及預防、應急措施如下表:
表3-8    突發環境事件對各要素的影響及應急措施
環境因素
環境影響
預防措施
應急措施
環境空氣
液化石油氣球罐內壓力為0.6MPa(約6個大氣壓),泄漏時氣體膨脹,堆積在球罐周圍的圍堤內,對周圍環境空氣影響較小。
該站采用的裝置、設備均為有資質的生產廠家制造,并經過相關部門的檢測,安全可靠??刂葡到y采用DCS系統,對需要集中顯示和控制的參數,在DCS操作站上進行操作和控制,并在可燃氣體有可能泄漏的部位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站區加強監控及管理,將風險降至最低。
液化石油氣一旦發生泄漏,應迅速撤離泄漏區人員至上風向,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應急處理人員戴正給式呼吸器,穿消防防護服,關掉閥門,切掉氣源,如果是閥門損壞,可用麻袋片纏住漏氣處,或用大卡箍堵漏,更換閥門。若是管道破裂,可用木楔子堵漏。切斷火源,嚴禁煙火和使用電氣設備。必要時啟動應急聯動,對事故發生點下風向1200m范圍內人員進行疏散。
地表水
由于本企業儲存的液化石油氣為氣體,泄漏后不進入外界水體,因此對水體基本無影響,廠區內液化石油氣球罐南側有一座80m3的臥式殘液儲罐,殘液罐泄露物儲存在圍堤內,不會污染地表水。
廠站北側罐區地面做防滲硬化處理,四周設有圍堤(長度約為64.22m、寬度約為27.54m,高度約為1m),企業不單獨設置應急池,事故狀態下的泄露廢水及消防廢水儲存在圍堤內,事故后由罐車將圍堤內廢水抽走,送至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理。
石油氣泄露導致火災時,滅火器材主要為霧狀水、泡沫和二氧化碳滅火器,用霧狀水滅火時或產生一定量的消防廢水,儲存在圍堤內。事故狀態下,首先關閉廠區雨水排口閥門,使事故廢液截流在圍堤內,待事故過后可將廢水抽入罐車外運處理。罐區圍堤內廢水如進入地表水體會造成一定的污染。廠區西側為新開河,故發生事故時要防止事故廢液進入新開河,避免造成水污染。
土壤
液化石油氣泄漏對土壤基本無影響,而圍堤內廢水及庫房內的柴油等物料可能對土壤造成一定污染。
公司圍堤及應急池均已做防滲處理,柴油等物料分類分別存放于庫房內,庫房地面已做硬化,故對土壤影響較小。
 
全廠最大可能發生的環境風險事故源為液化石油氣泄漏、火災、爆炸事故。由于液化石油氣的理化性質,其易燃易爆性決定本廠的危險特性。通過以上分析,雖然廠區為非重大危險源,但球罐較大,其危險性不容忽視。
企業在做好防范措施的基礎上,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嚴格遵循安全生產的各項原則,加強環保意識。努力在源頭上避免一切突發環境事件的發生,若事故發生,廠區也能在第一時間做到快速的應急響應,合理的應急救援,避免重大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依據突發環境事件、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設置分級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公司成立事故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發生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為基礎,立即成立公司事故應急指揮部。公司負責人任總指揮,分管領導任副總指揮,負責全廠應急工作的組織和指揮。各分廠、處室負責人及其他環保人員為指揮部成員,負責現場指揮和相關救援工作。在總指揮、副總指揮不在公司時,由其他部門負責人為臨時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救援工作。
公司應急組織體系圖如下:
 
 
 
 
 
 
 
 
總指揮:高興海
副總指揮:劉文波、梁德厚
指揮部成員(各應急小組組長):崔殿波、姚自仿、宋金波、孫國輝、李艷杰、徐愛國、王帥
應急救援指揮部職責:
貫徹執行國家、當地政府、上級主管部門關于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方針、政策及有關規定;
組織制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組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隊伍;
負責應急防范設施(備)的建設,以及應急處置物資,特別是處理泄漏物、消解和吸收污染物的物資儲備;
檢查、督促做好突發事件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置的各項準備工作,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消除有毒有害介質的跑、冒、滴、漏;
負責組織預案的審批與更新(企業應急指揮部負責審定應急預案);
批準應急處置的啟動和終止;
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及時向上級報告突發環境的具體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增援請求,并向周邊單位通報相關情況;
接受上級應急指揮部門或政府的指令和調動,協助事故處理。配合政府部門對環境進行恢復、事故調查、經驗教訓總結;
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有計劃的組織實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的培訓和應急預案的演習,負責對員工進行應急知識和基本防護方法的培訓。
表4-1  公司內部應急響應小組
應急小組
職責
應急小
組職位
姓名
手機號碼
現場
指揮組
負責重點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隱患,協調組織整改。
組長
高興海
13844908442
組員
劉文波
13009144412
梁德厚
15948308881
宣傳
報道組
做好事故處理以及相應的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公司行政辦公室負責做好事故影響區域群眾的宣傳教育,安撫工作,做好緊急情況下的疏散、救治工作。為領導小組提供事故狀態時的氣象及其預報情況。
組長
崔殿波
13404356577
組員
劉君龍、周莉、肖佳慧
現場
警戒組
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并負責對現場及周圍安全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必要時報指揮部請求支援。
組長
徐愛國
13596170119
組員
李寧寧、祁海龍、侯峻峰、鄭金偉、謝啟才、翟鐵成
搶險
救援組
組織建立的數據庫,為污染與破壞事故處置提供技術支持,提供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方法,分析污染現狀及趨勢。負責聯絡消防部門協助現場處置、防控保障;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搜救、設備容器的冷卻、搶救傷員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消防人員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
組長
姚自仿
13610716196
副組長
杜煥平
13894884071
組員
楊百芬、楊喜龍、貫鳳武、宋健、紀春城、劉磊、孟祥鵬、張占洋、郭海立、郭榮林、張連民、馮大勇、單立、鄭金路、
洗消去污組
開設洗消站(點),對受污染的人員或設備、器材等進行消毒;組織地面洗消隊實施地面消毒,開辟通道或對建筑物表面進行消毒,臨時組成噴霧分隊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氣濃度,減少擴散范圍。
組長
王帥
13514410012
組員
徐大鵬、王仟、王春賀
醫療
救護組
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該組由總務部醫務室人員或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組成,醫療機構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實施搶救預案,由總務部負責。
組長
宋金波
13244308884
組員
高興旺、劉貴錄、曹建明、謝啟亮、張波、張永亮、劉清松、張力、屈慶華、王艷明
物資
供應組
負責整個救援過程的應急物資的發放及使用,做好應急物資的調度管理工作。
組長
李艷杰
15043068809
組員
魏明超、鄭宏、韋召仁、周洪順、趙峰、賈政軍
 
表4-2  應急物資裝備一覽表
序號
品名
型號
存放地點
數量
負責人
聯系電話
1
二氧化碳滅火器
MT/7
辦公室
2臺
李艷杰
15043068809
2
二氧化碳滅火器
MT/7
配電室
2臺
3
二氧化碳滅火器
MT/7
消防水泵房
2臺
4
二氧化碳滅火器
MT/7
設備間
4臺
5
干粉滅火器
MFZ/ABC 8A
液化石油氣罐區
8臺
6
干粉滅火器
MFZ/ABC 8A
圍堤
4臺
7
消防栓(包括消防栓一個,消防水帶2根,槍頭2個,柜子一個)
 
圍堤北側
2套
魏明超
13596028900
8
消防沙池
 
圍堤北
1個
鄭宏
18943130275
9
消防鍬
 
5個
10
消防桶
 
5個
11
消防鍬桶架
 
1個
12
消防斧
 
1個
13
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
 
充裝臺
1套
韋召仁
13039218966
14
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
 
庫房
2套
周洪順
13404333898
15
急救箱
 
辦公室
2個
趙峰
043189732033
16
警戒線
 
新增
600m
張力
18043025599
17
防毒面具
 
10
18
給正式呼吸器
 
10
19
消防防護服
 
10
20
消防水池
700m3
消防水池
1
21
罐區圍堰
1m
球罐區
 
22
柴油儲存處圍堤
0.5m
設備間
 
 
4.5應急聯動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南側190m為苯板廠,由3.2.2中事故影響范圍分析結果可知,苯板廠處于C級傷害范圍內,而苯板廠內原材料及產品也為易燃物質。若發生火災、爆炸事故,應安排廠內宣傳組第一時間通知南側苯板廠,提前做好事故預防準備。
由于項目在生產過程中所需的主要原料為液化石油氣,設備間有柴油的儲存,均有發生易燃、易爆物質泄漏的風險,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建立有效的風險事故防范機制,對于減少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實施安全生產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為此,針對公司的具體情況提出如下風險防范措施:
5.1.1泄漏防范
公司對液化石油氣及柴油的泄露防范措施如下表:
表5-1   液化石油氣及柴油泄露防范
項目
位置
措施
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球罐
對液化石油氣在廠界內的儲存量、儲存周期、儲罐設計參數等都應經過科學的計算,以便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
在裝置區、罐區設有可燃氣體報警器,并有工作人員巡檢,可及時發現液化石油氣泄漏等事故,及時采取措施以防事故影響擴大。
圍堤符合防火設計要求,能夠承受所包容液化石油氣的全部靜壓頭,所圈團液體引起的快速冷卻、火災的影響、自然力(如地震、風雨等)的影響,且不滲漏。圍堤區配有集液池。
廠區
實施現場巡回檢查制度,定期檢查設備,發現問題及時更換零件,排除事故隱患,防止跑、冒、滴、漏。檢修時需切斷原料源,并按照《化工企業安全管理制度》中要求進行。
設備
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其體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
柴油
設備間
柴油儲存處須設置小圍堰,防止柴油泄漏污染地表水及土壤,避免由泄露引起火災。
 
5.1.2消防防范措施
公司對液化石油氣及柴油的消防防范措施如下表:
表5-2    液化石油氣及柴油消防防范
項目
位置
措施
液化石油氣
液化石油氣球罐
生產區域要有禁火標志和防火防爆技術措施,禁止使用易燃的機械設備和工具。灌裝時注意流速緩慢,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累。
在可能超壓的設備及管道處設有安全閥,有效防范可燃氣體或液體受熱膨脹而導致的設備破裂及爆炸事故。
儲罐與工藝設備的支架耐火、耐低溫。
柴油
設備間
在柴油儲罐處設置小圍堰,并鋪設防火沙,樹立安全警示標牌,油罐距施工現場以及其它建筑物的距離符合國家規定。
 
5.1.3運輸防范措施
公司對液化石油氣的運輸防范措施如下表:
表5-3   液化石油氣及柴油泄露防范
項目
部門
措施
液化石油氣
管理部門
要從宣傳教育入手,增強貨物單位運輸部門的從業人員和裝卸工人的安全意識,特別是要經常組織駕駛、押運、裝卸人員學習交通運輸和裝卸的安全常識,對發生的各種危險化品運輸、裝卸事故,要認真分析原因,剖析典型案例,并教育大家從中吸取教訓,積極研究預防對策,減少運輸、裝卸中各種違章行為,防止和避免事故的發生。
貨物單位、承運單位和車輛駕駛、押運、裝卸人員,要充分認識?;愤\輸裝卸的危險性,明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強法制觀點,積極主動地申請辦理?;愤\輸的合法手續,加強防范措施,保證安全。
運輸車
運輸車要遠離火種、熱源。防止陽光直射。切忌混儲混運。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露天儲罐夏季要有降溫措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驗收時要注意品名,注意驗瓶日期,先進倉的先發用。搬運時輕裝輕卸,防止鋼瓶及零件破損。
 
企業液化石油氣來源于吉林市二五零液化氣站,由鼎慶公司自提,運輸路線途徑道路避免經過市區居民點;灌裝完成后的液化石油氣燃氣罐送至長春各飯店及居民小區。由于灌裝完成的鋼瓶儲存量小,且安全系數較高,在運輸過程中不會造成重大的環境風險,但一旦在市區運輸過程中發生火災或爆炸事故,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屬安全范疇。本預案重點分析從吉林市二五零液化氣站至鼎慶公司原料的運輸路線及灌裝完成后鋼瓶從公司至市區運輸路線中環境風險,涉及危險點見表5-4,運輸路線見附圖5-1。
表5-4    運輸路線危險源一覽表
序號
運輸路線
途徑道路
途徑敏感點
敏感點距離(m)
運輸量
運輸周期
1
吉林市二五零液化氣站-鼎慶公司
吉林市-G1201琿烏高速-G12長吉高速-長春繞城高速-皓月大路
吉林市
道路兩側
100t
每天
早6:00至7:30
太平鄉
1100
石頭口門水庫
2300
龍嘉機場
1700
東湖鎮
1500
長春市
道路兩側
2
鼎慶公司-長春市內飯店及居民區等
皓月大路-長春市市區各道路
長春市居民
道路兩側
50kg鋼瓶1600個;15kg鋼瓶1300個
80輛車/d
 
本公司主要危險場所:罐區、周轉罐、充裝臺、壓縮機等,其常規預防措施如下:
 
 
表5-6    危險源監控一覽表
監控制度
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
定期進行安全環境檢查。及時發現事故隱患,堵塞事故漏洞,防患于未然,建立安全環保檢查制度,每月組織檢查兩次,以查思想、查制度、查記錄、查隱患為主要內容。
強化安全環保生產教育。企業所有職工必須具備安全環保生產基本知識,必須接受安全環保生產知識教育和安全知識培訓,熟知生產的各個環節、各個流程、生產危險區域及其安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注意事項、機械設備輸送運轉的有關知識、環保設施設備的正常運轉知識、有關消防知識、消防器材知識、有關有毒氣體知識、個人防護用品使用知識等。
報警措施
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報警措施。
年檢及維護
每年定期進行檢驗和維修,保證消防設備、設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5.3.1  生產裝置區應急準備
生產裝置區應急準備見表5-7。
表5-7  生產裝置區預防措施及應急準備
風險
因素
形成事故原因
預防措施
應急準備
火災
爆炸
加壓設備(壓縮機)瞬時物理性爆炸后燃爆
①選用合格產品,把好質量關;
②定期檢查、保養、維修,保持完好狀態;
③使用前檢測;
④DCS系統監控及在可燃氣體有可能泄漏部位設置可燃氣體濃度報警裝置;
壓縮機、集輸管道等主要工藝設備設置安全閥、調節閥和緊急切斷閥,各閥門均能自動連鎖控制
液化石油氣泄漏遇明火爆炸
①嚴禁吸煙、攜帶火種、穿帶釘皮鞋等;
②動火必須嚴格按動火手續辦理動火證,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③使用防爆電器;
④使用銅制工具,嚴禁鋼制工具敲擊、撞擊、拋擲;
⑤采取防雷、防靜電措施;
嚴禁生產裝置區放置易燃物及可燃物。
消防水儲量和消防系統的配置滿足站區消防需要
設備故障
①加強人員培訓,嚴格按操作規程執行;
②維修前必須與其它設備隔離,清洗置換干凈,分析合格后才能動火,檢修時需有人在現場監護,保證通風良好。
建立事故救援預案
泄露
液化石油氣發生大量泄漏
①加強人員培訓,嚴格執行操作規程;
②加強對風險源的監控;
③裝置區禁止明火,預防火災事故發生;
④加強設備維護、檢修
壓縮機主要工藝設備設置安全閥、調節閥和緊急切斷閥,均能自動連鎖控制。
 
 
 
 
5.3.2  儲存單元區應急準備
儲存單元區應急準備見表5-8。
表5-8    儲存單元應急準備
風險因素
形成事故原因
防范措施
應急準備
泄漏
中毒
儲罐年久失修或其他原因產生泄漏
嚴格控制設備選材、設備質量,加強設備維護保養;檢修人員的防護用品和照明要規范;
建立事故救援預案;設置洗眼器、淋洗器
火災
爆炸
①點火吸煙
②外來人員帶入火種
③焊接或維修設備時違章動火
①罐區設靜電接地儀;
②廠區內嚴禁吸煙,禁止攜帶火種。
配備泡沫滅火器;準備消防水池,若斷電,準備備用柴油發電機
①車輛未戴防火罩,啟動時排煙帶出火花
②用鋼制工具敲打設備、管線產生撞擊火花
③電器火花
④靜電放電
使用防爆型電器;
按規定要求進行防靜電接地和安裝避雷針;
禁止用鐵器敲擊槽頂;
禁止穿帶釘子皮鞋進入易燃易爆區域。
通風不當
加強通風換氣
設置可燃氣體報警儀與軸流風機聯鎖
管理不當
加強管理,建立禁火區,制定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嚴守工藝紀律,防止儲罐超裝。
人員培訓
 
5.3.3  運輸單元應急準備
儲存單元區應急準備見表5-9。
表5-9  運輸單元預防措施及應急準備
風險因素
形成事故原因
防范措施
應急準備
液化石油氣泄漏
1、司機疲勞駕駛導致交通事故;
2、交通事故導致翻車;
3、槽車泄漏;
4、淋雨,發生火災
如液態物料泄漏,立即用沙袋構筑圍堤,防止物料流入附近水體造成污染。
1、運輸車備有空桶回收物料;
2、沙袋;
3、地方救援通訊錄。
4、動輸車備有鐵鍬、空桶回收物料;
5、動輸車有防雨防火措施。
 
5.3.4  外單元突發事件應急準備
由于廠區外部有部分企業如北側盛泰汽體公司和東側苯板廠等出現事故,也可導致本廠產生環境風險事故的危險源,采取具體措施及應急準備見表5-10。
表5-10  場外危險源預防措施及應急準備
形成事故原因
防范措施
應急準備
火災、爆炸
1、日常巡視
2、設置消防設施
設置消防栓
5.4監測與預警
5.4.1例行監測
1、自控技術
控制系統采用DCS系統對生產裝置進行控制和管理。DCS具有回路管理,數據歷史趨勢管理,數據實時記錄,動態流程畫面,數據報表,系統報警連鎖等功能。
2、氣體監測
儲罐、壓縮機、集輸管道等主要工藝設備設置了安全閥、調節閥和緊急切斷閥,均能自動連鎖控制??扇技坝卸練怏w檢測單獨成系統,并通過RS485接口引入DCS系統進行監控。定期檢查報警器裝置是否失靈,并實時有值班人員。
5.4.2預警
1、預警行動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為四級,預警級別由低到高,顏色依次為藍色、黃色、橙色、紅色。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預警顏色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2、發布預警條件
公司在發現危險源的預警條件具體見表5-11。
表5-11    預警條件及預警行動
預警條件
預警行動
在危險源排查時發現存在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等嚴重后果的重大危險源時,應及時預警。
收到的環境信息證明突發環境事件即將發生或者發生的可能性增大時,立即進入預警狀態。
①立即啟動相關應急預案。
②發布預警公告。
③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④指令各環境應急救援隊伍進入應急狀態,公司內部環境監測組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⑤針對突發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⑥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發布預警公告須經上級應急指揮和上級批準,預警公告的內容主要包括:突發環境事件名稱、預警級別、預警區域或場所,預警期起止時間、影響估計、擬采取的應對措施和發布機關等。預警公告發布后,需要變更預警內容的應當及時發布變更公告。
當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已經發生,但尚未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準時,所在部門、車間應向有關領導預警;
當達到一般(Ⅳ級)預警標準時應立即啟動本級應急預案,并報告;
當超過一般(Ⅳ級)預警標準時,尚未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準時,向上級領導預警,公司總經理向地方環保部門報告預警;
當達到較重(Ⅲ級)預警標準時,立即啟動公司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向公司總經理及以上級別報告;
當超過較重(Ⅲ級)以上預警標準時,立即啟動和組織實施突發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向省、市環保部門報告以及同級政府報告。
 
 
3、發布預警方式、方法
公司發布預警的方式、方法見下表:
表5-12    發布預警方式、方法一覽表
預警部門
方式、方法
公告
發布預警公告
應急小組
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指令應急小組進入應急狀態,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針對突發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調集環境應急所需物質和設備,確保應急保障工作
對確定的重大風險源及告知相關人員,并進行安全技術方面的交底。重大風險源不能消除時應立即組織人員撤離危險區域
 
4、報警、通訊聯絡方式
公司內部及外部聯動應急通訊方式
表5-13    公司內部及外部救援聯系方式
應急部門
聯系方式
公司內部24h聯系方式
13364859850
長春市監測站
0431-85302074
長春市綠園區中醫院
0431-84995114
長春市綠園區人民醫院
0431-87813903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0431-85612345
吉林大學第三醫院分院
0431-85955677
綠園區環保局
12369
長春市環保局
0431-12369
 
若事故嚴重,需要疏散公司附近的人員、車輛時,通訊聯絡組應及時通知園區消防支隊并配合其執行疏散計劃;若發生急性中毒、人員傷亡、環境突發污染事故、火災事故或其他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的事故,通訊聯絡應及時向衛生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環保局、消防大隊等政府相應職能部門報告,具體聯系方式見上表。
 
 
公司及周邊發生部門不可控危險化學品泄漏事故,公司經理、車間主管、生產副總可根據情況啟動預案。
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響應流程見圖6-1。
公司發生事故達到IV級響應標準時,立即啟動本公司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并及時向長春市綠園區環保局應急救援指揮部辦公室及長春市綠園區人民政府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事故發生時間和地點、事故類別、事故可能原因、危害程度、救援要求等內容。
公司應急救援指揮部進入預備狀態,做好如下應急準備。
環境污染事故發生后,發現事故的人員,必須立即切斷與事故沒有直接關系的一切通話,并通知當班值班領導;值班領導負責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并立即將事故情況按順序通知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副總工程師、及公司生產調度,立即到調度室集合,值班領導迅速組織成立本公司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啟動應急救援行動預案,積極做好準備,組織本公司救護人員實行救援,并按有關規定及時向上級匯報,必要時請專業救護隊救援。
各救援組5min內到達事故現場,迅速到發生事故調度室了解事故情況,領取任務,待命的各小組要做好準備及戰前檢查工作。
首先應調查了解事故情況,由值班領導及技術專家對公司發生事故的原因及事故區域情況進行介紹,按照預案制定的措施進行救援,并征求技術專家對事故處理的意見;其次從圖紙上了解事故的范圍,遇險人員分布,對環境影響的最大程度,進入事故發生區偵察和搶救遇險人員的路線,以及安全撤離點的位置等;再次是向事故發生現場的人員了解情況;最后是對事故發生區進行實地偵察,為制定作戰方案提供第一手材料和可靠依據。
指揮員在指揮處理事故時,要善于抓住戰機,盡量在事故初期階段,選擇突破點,搞活全局,使形勢立即好轉。
1、應急現場指揮辦公室進入應急救援狀態
應急指揮中心要積極了解掌握應急救援進展情況,污染事故發展動態,分析評估自身應急救援能力,并時刻保持與政府部門及環保部門聯系。
2、指揮與協調
⑴最初應急反應組織
最初反應應急組織一般由當班值班負責人負責,并臨時擔任應急總指揮,根據事故嚴重程度來評價應急行政級別,通知相關人員、部門和機構參加應急行動。同時公司其他部門分別擔任最初反應組織的其他重要功能,直到規定人員到達事故現場代替他們。
⑵全體應急反應組織
全體人員到位后,公司應急總指揮應該啟動應急預案所有要求的行動,包括啟動全體應急反應組織。根據全體應急職責,各部門人員應為公司應急指揮提供建議并執行應急總指揮做出的決定,要求所有部門要配備足夠人員,以便保證每個崗位都有專業人員。
 
 
 
 
 
 
本公司事故狀態下按照事故分級應分別做出不同響應程序。具體響應程序見下表:
表6-1    公司事故狀態下響應程序
一般、較大事故響應程序(III-IV級)
領導小組接到事故報警后,立即下達命令啟動應急響應,組織處理,并報相應環保應急部門及同級政府。
進行現場確認,查找污染源,對事故類型、發生時間、地點、主要污染物、影響范圍、程度等基本情況初步調查分析,形成初步意見并及時向上級反饋。環境安全總負責任立即組織人員做好分析檢測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安環部提供主要污染物的性質有解方法。生產部與事故發生單位共同做好污染源治理工作,及時切斷污染源。
領導小組根據事態發展情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并及時召開碰頭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救援方案。布置設立警戒和做好人員疏散工作。
在污染事故現場處置妥當后,按照《報告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的暫行辦法》的要求,向上級部門進行速報。
重大、特大環境污染事故響應(I-II級)
立即向省市環保部門報告,同時向同級政府報告,省、市、地方政府政府根據具體情況啟動縣(鎮)級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同時省市環保中心根據污染情況調動各應急相關部門、污控處以及吉林市環境監測中心等相關部門,同時公司應急小組立即啟動內部應急預案。
對現場進行調查取證,設法查找污染源,有針對性地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并將相關技術數據和處理方法等形成初步處理意見報領導小組及上級主管部門。
配合上級應急有關人員及專家,及時召開碰頭會,并在確保人員安全的前提下緊急處理,防止污染進一步加劇。配合現場警戒疏散組做好人員疏散、現場隔離,傷員救護工作。如果事故難以控制應通過領導小組立即向政府有訂關部門報告。
污染事故基本控制穩定以后,領導小組應根據專家意見迅速開展處置工作。
6.4信息報告與處理
任何人發現安全生產事故,應立即向部門負責人報告,部門負責人接到報告后要及時向公司負責人通報。對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總經理、生產與技術總監、環境安全質量健康各部門負責人、安全協調員接到報告后應及時趕赴現場,組織人員的搶救和事態控制。
2、信息上報
按照有關規定,凡發生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必須立即上報,建立報告制度。一般及一般以上事故必須報地方環保部門,同時報告至同級政府;重大事故報地方環保局以及省市環保局,同時報同級政府部門;特大環保事故還要同時報吉林省環保廳、國家環??倧d及同級政府部門。
事故報告分初報、續報、事故結果報告三類。報告程序如下表:
 
表6-2    事故報告程序
報告級別
報告程序
初報
發現事故起,1小時內上報,可通過電話、傳真、直接派人等方式。報告內容包括:事故類型、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主要污染物、經濟損失、人員傷害等初步情況。
續報
查清有關情況立即上報,書面、網絡形式均可。內容包括:速報的基礎上的確切數據、事故原因、過程和采取的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事故結果報告
事故處理完畢后立即上報,應采取書面形式,內容包括:確保的基礎上處理事故的措施、過程、結果,潛在或間接危害、社會影響、遺留問題,參加處理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出具有關危害與損失的證明文件等詳細情況。
 
由于本公司沒有監測環境質量的能力,因此接到公司轄區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報警后,根據所在地點立即上報,委托長春市綠園區監測站或長春市環境監測站進行現場監測。
事故發生后,監測人員應根據事故情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和攜帶必要的簡易快速監測器材盡快趕赴現場。
應急小組成員不分職責都應統一穿戴耐防護服、防護鞋、防護手套、防毒面具(面罩)必要時還需佩戴防護眼鏡。
當廠區發生火災、爆炸等環境風險時,必須對環境空氣、地表水及地下水進行定時監測,點位布設、監測范圍、監測因子及監測頻率見表6-1。
當事故發生后必須立刻通知相關部門進行現場指導,具體監測點位布設、監測范圍、監測頻率由環境管理部門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視當時情況進行必要調整。事故狀態的監測須委托長春市環境監測站等有資質的部門來執行。
監測人員到達事故現場,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立即布設采樣點,利用檢測器和便攜式監測儀器等快速檢測手段鑒別、鑒定污染物種類,并給出定量或半定量的監測結果?,F場無法鑒定的或測定的項目應立即將樣品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根據監測結果,確定污染程度和可能污染的范圍并提出處理處置建議,并向領導小組匯報,直至事故污染消失警報解除。
表6-3  爆炸火災事故時監測項目、監測點位及監測一覽表
監測項目
監測因子
監測點位
監測頻率
環境空氣
CO、非甲烷總烴等
廠區周圍5km內由環境管理部門及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具體確定監測點位,主要針對廠區及當時下風向。
每日一次,下風向視情況加大監測頻率
地表水
COD、BOD、SS、氨氮、石油類
當發生物料泄漏進入地表水體時,應由環境管理部門及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確定擴大監測范圍。
每日一次,視情況加大監測頻率
 
6.6.1事件現場人員的清點、撤離方式、方法
當發生重大火災事故是,公司事件負責任及內部職工、外部人員疏散方式見下表:
表6-4    事件現場人員疏散撤離方式、方法
部門
現場疏散方式
指揮部
由指揮部實施緊急疏散、撤離計劃
事故隔離
當技術人員接到緊急撤離命令后,應對生產裝置進行緊急停車,切斷電源,并對物料進行安全處置無危險后,方右撤離到指定地點集合
公司內部人員疏散
員工在撤離過程中,在無防護面具的情況,用濕手巾捂住口、鼻脫離現場,向處于當時的側風方向或繞至事故上風向安全點。事故現場人員按指揮部命令撤離、疏散到指定安全地點集中后,由各車間、部門的負責人檢查統計應到人數、實到人數,向指揮部報告撤離疏散的人數,最終由門衛計入撤離人數。
公司外部人員疏散
事故區域非應急組成員及外單位客戶人員必須執行緊急疏散、撤離命令。
 
6.6.2危險區的隔離
廠區應制定撤離組織計劃,突發事故出現后,應緊急撤離和疏散本廠區和廠區周圍的人員或車輛。企業各應急小組職責如下表:
表6-5    危險隔離區各應急小組職責
應急小組
職責
現場治安組
從上風向進入事故現場負責疏散、警戒、現場保護。將泄漏區域設定為危險區,在此范圍內,對通往該區域的各道路設立安全警戒區,禁止非救援人員,在警戒區內非搶險人員在當班班長的帶領下撤離;
消防搶險組
根據實際情況,穿必要的防護服從上風向進入事故現場,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可燃物質接觸,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由現場當班班長負責堵漏
環境監測組
接到通知后立即攜帶相應監測工具,前往現場進行應急監測。
宣傳報道組
負責將現場勢態匯報至指揮中心,并及時通知非營救人員撤離等信息。
 
當采取以上措施,仍無法控制事態,并危及人身安全,經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確認,由現場總指揮下達救援人員緊急撤離命令。廠區內員工由安環部部長帶領撤離,具體根據實際情況就近安置。
⑴危險區的設定
公司重大事故主要為液化石油氣發生泄露及火災、爆炸事故。事故影響范圍以設備裝置區為中心向周圍輻射,機械及人員受影響程度沿同一輻射過程由強到弱,按危險程度分為三個區域,分別為事故中心區,分別為事故中心區、事故波及區和受影響區。
事故危害區域劃定后,應根據現場環境檢測和當時氣象資料(風向指示旗指示風向),可進一步擴大或縮小劃定事故危害區域。
⑵事故隔離的方式方法
①按設定的危險區邊緣設置警示帶(用紅色彩帶);
②名警戒隔離區出入口設警戒哨、治安人員把守,限制人員車輛進入;
③對事故周邊區域周邊道路實施隔離交通管制疏導車輛,保證應急救援的通道要暢通。
6.6.3泄漏應急
公司安全技術員發現泄漏事件發生時,應采取的應急措施如下表:
表6-6    泄漏應急措施
事故類型
應急措施
及時發現冒頂事故時
立即關閉冒頂罐進液閥,將液改進其它罐,然后及時報告領導
停止卸液,檢查管路是否損壞、泄漏、安全閥是否正常開啟
檢查壓縮機是否進液(由氣相管引入)如壓縮機正在運行,應立即停車,防止發生撞缸事故,關閉通向貯罐的氣相管閥門,采取排液措施
待情況穩定后,將冒頂罐的液倒入其它罐
全面檢查貯罐、管路、設備等情況,對于已經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問題,應認真檢查分析,并對損壞設備部位進行檢修
未及時發現冒頂事故時
立即停止生產,停止機動車輛行駛,疏散無關人員
立即關閉進液總閥
停止卸液
在現場外設警戒結,禁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做好消防、搶救準備工作
在各種準備工作完成后,派罐區運行工或熟悉工藝管路的機修人員,從上風或側風向進入現場檢查。關閉關鍵性閥門或搶修堵漏
待液化石油氣濃度降至安全范圍時,全面檢查冒頂情況
情況穩定后,將冒頂罐的液倒入其它罐
查明原因,根據冒頂造成的后果,做好善后工作
貯罐根部與液相閥門間大量液化石油氣泄漏
關閥斷源堵塞漏點。如閥門損壞,應用濕麻片或棉被纏住漏氣處,并立即更換閥門,如管道破裂或儲罐破裂,應立即用木楔子堵漏并同時開啟閥門,將跑漏的液化氣導向其他儲罐,以減輕壓力,減少危險性
啟動自動噴淋或冷卻設備,在驅散泄露氣體的同時,冷卻管道或儲罐
準備好滅火器材
嚴禁用壓縮機加壓倒罐
等到事故罐中液化石油氣抽空后,周圍濃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圍后,查明原因,進行換墊搶修
在擴散去外50m處設置警戒線,并相對封鎖主要路口的交通,嚴禁無關人員車輛進入,并迅速撤離下風向或附近居民
槽車卸液高壓膠管爆裂的處理方法
槽車押運員立即打開槽車上緊急切斷閥油壓開關,卸掉緊急切斷閥油泵壓力(壓力卸掉后緊急切斷閥自動關閉),關閉槽車上液相閥門,切斷液化石油氣氣源
同一時間,運行工也卸掉卸液臺上緊急切斷閥油泵壓力(壓力卸掉后緊急切斷閥自動關閉),關閉卸液臺管道上液相閥門,切斷液化石油氣氣源
關畢壓縮機,關閉工藝管線上氣相閥門
迅速報告公司領導,并保護好事故現場,等待公司處理
等到濃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圍后,方可進入事故現場
液化石油氣鋼瓶角閥破裂
停止一切操作,禁止機動車輛啟動
把角閥破裂的氣瓶,拎到無人的空曠處
準備滅火器材,設置外圍警戒,周圍禁止使用明火
等到濃度降至爆炸下限安全范圍后,迅速報告公司領導
 
6.6.4火災應急
公司儲存大量液化石油氣,極易燃,一旦發生火災,應立即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回火,引起爆燃。應急措施如下:
表6-7    公司火災應急措施
事故類型
應急措施
液化石油氣起火
立即切斷液化石油氣氣源,關閉進充裝間液相總閥,關閉烴泵和貯罐各進出口閥門,用滅火器和消防水控制火勢、進行撲救,對鋼瓶進行降溫或轉移。
無關人員立即撤離現場,周圍設立警戒線,嚴密視火勢情況,保護周圍建筑和罐區安全,及時向消防部門、公司領導報警。
站內設置3-4m寬車道,可作為消防車道。
廠內設1座700m3消防水池,儲罐區設消防環狀管網及配套相關系統和設備,儲罐區附近消火栓可作為移動式高倍數泡沫滅火系統的取水口。同時,配有2具推車式干粉滅火器(MFT/ABC20)和16具手提式干粉滅火器(MF/ABC8)。
貯罐設有固定噴淋裝置,其供水壓力不小于0.2MPa,水槍的供水壓力不小于0.35MPa。
為了有效控制泄漏的液化石油氣流淌火災,在液化石油氣罐內設置了移動式高倍數泡沫保護系統。主要用來覆蓋保護儲罐區、管件、裝車臺泄漏及事故集液池內的殘液,使其安全氣化,避免產生危險。
建有消防制度,明確消防負責人?;馂奈kU場所設有防火示警標志。生產區設有明顯的(嚴禁煙火)警戒板。配備消防技術裝備,相仿技術裝備主要包括各種性能的滅火劑、防毒劑等,滅火劑的儲量滿足消防規定要求。
液化石油氣鋼瓶起火
因角閥漏氣起火時,用濕布包住手去關閉角閥即可,無法關閉的,則用滅火器撲救,然后迅速將鋼瓶拎至空曠處排放,周圍50m范圍嚴禁煙火;
鋼瓶破口并引起火災的用滅火控制火勢,消防水對鋼瓶進行降溫,并視火情,對周圍建筑、設備等進行噴水保護,周圍放警戒線,及時向消防部門和公司領導報警。
積極組織人員疏散臨近瓶體,防治高溫輻射引起罐裝瓶體爆炸。
柴油罐引起火災
消防人員須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火災現場人員安排
火災現場人員首先應切斷火勢蔓延的途徑,冷卻和轉移受火勢威脅的密閉容器和可燃物,控制燃燒范圍。應急小組其他部門在做好本部門職責并留有負責人的前提下,組織本部門其他人員參與積極搶救受傷和被困人員。
圍堰處置情況
火災時開啟消防水池,組織人員利用一切滅火設備及滅火器。消防過程中產生的消防廢水及干粉滅火器殘液都收集在罐區圍堰內,事故時圍堰排口的應急閥一定要關閉,避免事故水流入外環境,根據計算,罐區圍堰可儲存水量約為1400m3,完全可滿足消防水的儲存。事故后打開應急閥,將事故水外運處理。
 
火災屬于本企業最易發生且最危險的事故,一旦發生火災若控制不當將造成較大的危害,企業應對火災類事故加強預防,檢查各閥門的有效性,確保事故第一時間關閉相關可能引發火災事故擴大的閥門,開啟救援閥門。消防水閥門開啟,球罐閥門關閉。若企業管道閥門設置不規范,在事故中起不到實際效果,企業應委托設計單位進行閥門位置及效用的設計,保證事故下有序有效的進行救援工作。
6.6.5運輸應急
公司對液化石油氣自行運輸,運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旦發生事故,應急措施如下:
表6-8   運輸過程應急措施
事故類型
應急措施
車輛嚴重損壞,罐體破裂
首先要通知廠救援指揮部,立即組織搶險隊用最快速度到達事故現場進行處理,以通知本廠的同時,還應對污染區的其它人員進行疏散,禁止靠近泄漏區,在事故同時,還應和當地的有關部門取得聯系,進行搶險救援等事項
操作時通風應良好,中毒后迅速離開現場,半臥式休息,吸入新鮮空氣,盡快送往醫院。
火災、爆炸
事故現場救援
利用運輸車輛隨車攜帶的滅火器材進行現場滅火,同時利用火災現場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援物資,切斷火源,將火災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
人員疏散
對道路來往車輛進行疏導,疏散周圍人員
通訊聯絡
立即通知交通部門(高速救援電話12122),并通知環保局,本公司所購液化石油氣來自吉林市二五零化工廠,運輸路線為原長吉高速(G12),以高速路邊樺皮廠為分解,西側為長春市,東側為吉林市。根據事故發生的不同地點,通知不同所在區與的環保與交通部門,組織控制災情,人員疏散與應急救援。
通知單位
聯系方式
高速救援
12122
吉林市環保局
043262024188
長春市環保局
0431-12369
石頭口門水庫
邴海英
13804390204
太平鄉
13943356066
龍嘉機場
13843302672
東湖鎮
13694339857
保障
措施
運輸按規定的路線行駛,避免在人口密集地區運輸。夏季早晚運輸,防止陽光暴曬,嚴禁煙火。
運輸車輛應為國家認證的專業廠家生產的車輛,押運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方可上崗。
根據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的危險品特點,一旦泄漏或者火災,人員可能接觸其揮發物煙氣中毒現象。根據附近醫院的救援裝備、地理位置情況以及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車,采取以下原則對傷員實施救治:
⑴立即采取相關急救措施:
皮扶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就醫。
⑵采取應急措施未緩解,在相關急救人員的疏導下到附近醫院采取急救措施,醫療條件受限立即轉院治療。周邊醫院情況見表6-2。
表6-9  企業周邊醫院情況一覽表
醫院名稱
相對企業方位
聯系電話
醫院位置
長春市綠園區中醫院
東側12km
0431-84995114
長春市朝陽區農新村
公司在事件狀態下應做好安全防戶措施,應急人員及群眾防護措施分別見下表:
表7-1    應急人員及受災群眾安全防護措施
群眾類型
防護措施
應急人員
應急隊伍負責人到達現場后立即向指揮部報告,所有應急人員到達現場后應向所在隊伍負責人報告。
指揮部應根據事故中危險物質的性質,確定各類應急人員的個體防護等級,合理配備個人防護設備,并隨著事故性質的變化重新評估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
各應急隊伍負責人應隨時掌握進出事故現場的應急人員情況,救援人員進入污染區,必須做好個人防護,戴好防毒口罩,穿好防護服,確認是否正確的穿戴了個體防護設備。
救援人員應以2~3人一組,集體行動,以便于互相照應。對危險性作業或搶險行動設專人監控。
指揮部應規定應急人員緊急撤離信號,并確保每個應急人員掌握緊急撤離信號。
指揮部應隨時監控和預測現場情況,對涉及危險的應急行動方案應進行安全審查。
當事故涉及有毒有害危險品時,開設洗消點,對應急人員、工具等消毒。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的性質、特點,告知群眾應采取的安全防護措施
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度等,確定群眾疏散的方式,指定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新鮮空氣,若現象嚴重要盡快就醫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眼鏡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若現象嚴重要盡快就醫。

8、次生災害防范
迅速撤離泄漏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防止發生火災。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事故擴大。如發生泄漏及火災爆炸事故,消防廢水儲存在球罐圍堤內。事故后加收到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理。實時對現場泄漏污染物進行處理和應急監測,防止事故狀態下的廢水進入雨水管網,造成地表水污染。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并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正壓式呼吸器,穿靜電工作服。盡可能切斷泄漏源。下風向的居民及企業加強屋內通風,降低有害氣體的濃度。

9、應急狀態終止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即滿足應急終止條件:
⑴事件現場得到控制,事件條件已經消除;
⑵污染源的泄漏或釋放已降至規定限值以內;
⑶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經被徹底消除,無繼發可能;
⑷事件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的必要;
⑸采取了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公眾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長期影響趨于合理且盡量低的水平。
⑴現場救援指揮部確認終止時機,或事件責任單位提出,經現場救援指揮部批準;
⑵現場救援指揮部向所屬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下達應急終止命令;
⑶應急狀態終止后,應根據有關指示和實際情況,繼續進行環境監測和評價工作。
⑴通知本單位相關部門、周邊企業(或事業)單位、社區、社會關注區及人員事件危險已解除。
⑵對現場中暴露的工作人員、應急行動人員和受污染設備進行清潔凈化;并根據危害程度進行水環境及環境空氣的跟蹤監測,已保證企業及周邊環境的良好狀態。
⑶應急指揮組配合有關部門查找事件原因,防止類似問題的重復出現。
⑷編制突發環境事件總結報告,于應急終止后上報,根據環境事件的類別,由相關專業主管部門組織對環境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并及時修訂。
⑸參加應急行動的部門分別組織、指導環境應急救援隊伍維護、保養應急儀器設備,使之始終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⑹進行環境危害調查與評估,對周邊大氣環境進行檢查,統計周邊人員的健康狀況(主要是中毒、致死情況)。對于由于本廠的環境事故而造成周邊人員傷害的,統計傷害程度及范圍,對其進行適當經濟補償。
⑺根據事故調查結果,對公司現有的防范措施與應急預案做出評價,指出其有效性和不足之處,提出整改意見。
⑻做出污染危害評估報告,設置應急事故專門記錄人員,建立檔案和專門報告制度,設專門部門負責管理,并上報當地政府。

10、善后處置
搶險組對現場進行清理,為防止在清現過程中發生二次事故,由各部門部長聯合檢查和監督進行。
⑴緊急救護組和疏散引導組,負責傷亡人員善后處理、家屬的安撫和理賠工作。
⑵通訊聯絡組負責妥善地處理和外界職能部門的聯系,配合并參加與上級職能部門對突發環境事故的調查工作,并作進一步的跟進。
公司總經理對事故進行調查,或配合上級組織進行事故調查,完成整個事件的報告以及后續整改問題的制定,落實,執行與審核。

11、應急保障
公司要配置專項資金用于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過程中的各種費用,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公司對應急領導小組人員應配備專門的裝備,泄漏緊急處理及救援設備具體見附件10,保證救援過程中的順利進行。
⑴與應急工作相關聯的單位或人員的通訊方式
表11-1  公司內部應急響應小組
應急
小組
職責
應急小
組職位
姓名
手機號碼
現場
指揮組
負責重點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及時發現隱患,協調組織整改。
組長
高興海
13844908442
組員
劉文波
13009144412
梁德厚
15948308881
宣傳
報道組
做好事故處理以及相應的對外宣傳報道工作;公司行政辦公室負責做好事故影響區域群眾的宣傳教育,安撫工作,做好緊急情況下的疏散、救治工作。為領導小組提供事故狀態時的氣象及其預報情況。
組長
崔殿波
13404356577
組員
劉君龍、周莉、肖佳慧
現場
警戒組
負責布置安全警戒,禁止無關人員和車輛進入危險區域,在人員疏散區域進行治安巡邏;并負責對現場及周圍安全人員進行防護指導、人員疏散及周圍物資轉移等工作。必要時報指揮部請求支援。
組長
徐愛國
13596170119
組員
李寧寧、祁海龍、侯峻峰、鄭金偉、謝啟才、翟鐵成
搶險
救援組
組織建立的數據庫,為污染與破壞事故處置提供技術支持,提供主要污染物的毒性及消解方法,分析污染現狀及趨勢。負責聯絡消防部門協助現場處置、防控保障;現場滅火、現場傷員的搜救、設備容器的冷卻、搶救傷員及事故后對被污染區域的洗消工作。消防人員必須佩戴氧氣呼吸器、穿全身防護服。
組長
姚自仿
13610716196
副組長
杜煥平
13894884071
組員
楊百芬、楊喜龍、貫鳳武、宋健、紀春城、劉磊、孟祥鵬、張占洋、郭海立、郭榮林、張連民、馮大勇、單立、鄭金路、朱長喜、馬強
洗消去污組
開設洗消站(點),對受污染的人員或設備、器材等進行消毒;組織地面洗消隊實施地面消毒,開辟通道或對建筑物表面進行消毒,臨時組成噴霧分隊降低有毒有害物的空氣濃度,減少擴散范圍。
組長
王帥
13514410012
組員
徐大鵬、王仟、王春賀
醫療
救護組
負責在現場附近的安全區域內設立臨時醫療救護點,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并護送重傷人員至醫院進一步治療。該組由總務部醫務室人員或指定的具有相應能力的醫院組成,醫療機構應根據傷害和中毒的特點實施搶救預案,由總務部負責。
組長
宋金波
13244308884
組員
高興旺、劉貴錄、曹建明、謝啟亮、張波、張永亮、劉清松、張力、屈慶華、王艷明
物資
供應組
負責整個救援過程的應急物資的發放及使用,做好應急物資的調度管理工作。
組長
李艷杰
15043068809
組員
魏明超、鄭宏、韋召仁、周洪順、趙峰、賈政軍
 
表11-2  環境應急專家通訊錄
序號
姓名
工作單位
專業類別
移動電話
辦公電話
1
孫李立
原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
石油化工
13894867863
0431-85629041
2
王成德
吉林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化工
13756470040
0431-84501128
3
劉淼
吉林大學
環化(水處理)
13578886702
--
4
肖建林
吉林省燃氣熱力設計院
石油化工
13019121557
--
 
11-3   企業環境監測機構聯系人通訊錄
序號
姓名
工作單位
部門
電話
備用方案
1
于連貴
長春市環境監測站
監測站
0431-85302074
 
 
11-4  公司外部救援單位
救援單位
電話
地址
長春市綠園區中醫院
0431-84995114
長春市朝陽區農新村
長春市綠園區人民醫院
0431-87813903
長春市皓月大路885號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0431-85612345
長春市解放大路3808號
吉林大學第三醫院分院
0431-85955677
長春市開運街29號
綠園區環保局
12369
長春市錦江花園三區內
長春市環保局
0431-12369
長春市衛星路7930號
長春市政府
0431-88778279
長春市人民大街10111號
長春紅十字協會
88913749
長春市南關區近埠街
吉林省政府
82752716
長春市貴陽街287號
吉林省環保
89963169
長春市人民大街54號
 
公司要建立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隊伍,培訓一支常備不懈,熟悉環境應急知識,充分掌握各類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處置措施的預備應急力量;保證在突發事故發生后,能迅速參與并完成搶救、排險、消毒、監測等現場處置工作。
公司生產裝置按三同時設計、安裝、投產,有嚴密的報警系統,一旦有毒有害,以及危險化學品泄漏,初期即立即報警,可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⑴交通和治安:由現場警戒組維持廠區交通安全狀況;
⑵醫療:由醫療救護組負責保障傷員的救治。
 

12、演習及培訓
結合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對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理,公司組織日常學習,展開專業培訓,認真開展員工素質教育工作,有重點的將環保污染與破壞事故安全教育,防護知識等納入宣教工作中,公司員工熟悉公司的有毒、有害、?;沸再|及防護知識。培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12.2演習
1、演練前1-2天,用廣播通知全廠職工及企業周邊群眾,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2、策劃組對評價人員進行培訓,讓其熟悉企業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和評價標準;
3、培訓所有參演人員,熟悉并遵守演練現場規則;
4、采購部門準備好模擬演練響應效果的物品和器材;
5、演練前,策劃人員將通訊錄發放給控制人員和評價人員;
6、評價組準備好攝像器材,以便進行拍攝圖片及攝像,做好資料搜集和整理。
公司演習內容具體如下表:
表12-1    演習內容
序號
演習
演習內容
1
警戒與治安
展示維護警戒區域秩序,控制交通流量,控制疏散區和安置區交通出入口的組織能力和資源,要求責任方具備維護治安、管制疏散區域交通道口的能力,強調交通控制點設置、執法人員配備和路障清理等活動的管理
2
緊急醫療服務
展示有關現場急救處置、轉運傷員的工作程序,交通工具、設施和服務人員的準備情況,以及醫護人員、醫療設施的準備情況,要求應急組織具備將傷病人員運往醫療機構的能力和為傷病人員提供醫療服務的能力
3
泄漏物控制
展示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險品溢漏,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的能力,要求應急組織具備采取針對性措施對泄漏物進行圍堵、收容、清洗的能力
4
消防與搶險
展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發展,及時撲滅火源的能力,要求應急組織具備采取針對性措施,及時組織撲滅火源,有效控制事故的能力
5
撤離與疏散
展示撤離、疏散程序以及服務人員的準備情況,要求應急組織具備安排疏散路線、交通工具、目的地的能力以及對疏散人員交通控制、引導、自身防護措施、治安、避免恐慌情緒的能力并對人群疏散進行跟蹤、記錄
結合《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公司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預案演練,使員工熟悉應急程序,器材使用,污染物洗消以及隔離疏散等相關知識。
 
負責人負責記錄號當天的演習記錄,說明演習中存在的問題,演習結束后可參照表12-1提交演習記錄。
在演練結束2周內,策劃組根據評價人員演練過程中收集和整理的資料,以及演習人員和總結會中獲得的信息編寫演練總結報告。策劃組應對演練發現進行充分研究,確定導致該問題的根本原因、糾正方法、糾正措施及完成時間,并指定專人負責對演練中的不足項和整改項的糾正過程實施追蹤,監督檢查糾正措施的進展情況。
表12-2    應急演練記錄
日期
負責人
演習
內容
出席
人數
演習開始
時間
演習結束
時間
演習結果
說明演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環發(2010)113號文件]規定,環境應急預案每三年至少修訂一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應及時進行修訂:
⑴本單位生產工藝和技術發生變化的;
⑵相關單位和人員發生變化或者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或職責調整的;
⑶周圍環境或者環境敏感點發生變化的;
⑷環境應急預案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等發生變化的;
⑸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企業事業單位認為應當適時修訂的其他情形。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編制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應當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實施之日起30日內報所在地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環境應急預案,應當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實施之日起45日內報所在地省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報送備案應當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二份):
⑴《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申請表》;
⑵環境應急預案評估意見;
⑶環境應急預案的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

13、附則
本應急預案經公司總經理簽署后生效,并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相應條款的解釋由安環部負責。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預案批準發布后,公司各部門組織落實預案中的各項工作,進一步明確各項職責和任務分工,加強應急知識的宣傳、教育和培訓,定期組織應急預案演練,實現應急預案持續改進。
1、環境應急預案
針對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為迅速、有序地開展環境應急行動而預先知道的行動方案。
2、環境敏感區
是指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保護地,以及對建設項目的某類污染因子或者生態影響因子特別敏感的區域,主要包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基本草原、森林公園、地質公園、重要濕地、天然林、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產卵場及索餌場、越冬場和洄游通道、天然漁場、資源性缺水地區、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閉及半封閉海域、富營養化水域;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主要功能的區域,文物保護單位,具有特殊歷史、文化、科學、民族意義的保護地。
3、環境保護目標
石油化工企業周邊需要保護的環境敏感區。
4、危險物質
只能導致火災、爆炸或中毒等危險的一種物質或者若干種物質的混合物。
5、危險廢物
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目錄》或者根據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危險廢物鑒別技術規范(HJ/T298)認定的具有危險性的固體廢物。
6、環境污染事件危險源
在石油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可能導致發生環境污染事件的污染源,包括生產、貯存、經營、使用、運輸的危險物質以及產生、收集、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等。
7、環境污染事件與突發環境事件
環境污染事件是指由于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經濟、社會活動與行為,以及由于不可抵抗力致使環境受到污染,生態系統受到干擾,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財富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
突發環境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對全國或者某一地區的經濟社會穩定、政治安定和環境安全構成威脅和損害,有重大社會影響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環境事件。
8、分類
指根據環境污染發生過程、性質和機理,劃分環境污染事件的類別。
9、分級
指按照環境污染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及危害程度,劃分環境污染事件的級別。
10、應急準備
應急解救小組在實踐允許的條件下,召開應急領導小組會議,下達指令并按照演習規范分配各小組的具體職責,盡量減少損失。一旦發生泄漏事故,盡可能將事故控制在廠區內,為迅速、有序地開展應急行動而預先進行的組織準備和應急保障。
11、應急響應
指環境污染事件發生后,有關組織或人員采取的應急行動。
12、應急救援
指環境污染事件發生時,采取的消除、減少事件危害和防止事件惡化,最大限度降低事件損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動。
13、恢復
指在環境污染事件的影響得到初步控制后,為使生產、工作、生活和生態環境盡快恢復到正常狀態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動。
 
 
 
 

14、附件
(1)環境影響評價批復;
(2)公司地理位置(附圖2-1);
(3)公司平面布置及風險源、應急物資分布圖(附圖2-2);
(4)公司現場照片(附圖2-3);
(5)公司危險品運輸路線及途徑敏感點示意圖(附圖5-1);
(6)企業內部疏散路線圖(附圖6-1);
(7)企業外部疏散路線圖(附圖6-2);
(8)主要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
 
 
 
 
 
 
 
 
 
 
 
 
 
 
 
 
 
 
 
 
 
 
 
 

附表1   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初報(格式)
單位名稱
 
事故類型
 
發生事件的時間
 
污染源
 
污染原因
 
主要污染物質及數量
 
人員危害情況
 
潛在危害
 
發展趨勢
 
現場工作人員(聯系方式)
 
 
 
 
 
 
 
 
 
 
 
 
備注:接到突發環境污染事件報告后1小時內上報 
附表2  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續報(格式)
環境監測數據
 
相關數據(氣象)
 
原因
 
過程
 
進展狀況
 
趨勢
 
采取的措施
 
社會輿論
 
 
 
 
 
 
 
 
 
 
 
 
 
 
 
備注:在初報的基礎上對環境污染事件續報
附表3   突發環境事件結果報告(格式)
單位名稱
 
事故類型
 
發生事件的時間
 
污染源
 
污染原因
 
主要污染物質及數量
 
人員危害情況
 
潛在危害
 
發展趨勢
 
現場工作人員(聯系方式)
 
環境監測數據
 
相關數據(氣象)
 
過程
 
進展狀況
 
趨勢
 
采取的措施
 
社會輿論
 
責任追究情況
 
分析:
 
 

 

1、總則
長春市鼎慶經貿有限責任公司版權所有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鐵西街48號
鼎慶液化氣客服電話 長春總部:963998 德惠分公司:87200565 榆樹分公司:83790666
雙陽分公司:84141673 農安分公司:83201499 九臺分公司:82337889 吉ICP備08101414號
各种少妇BBW撒尿_gogo人体国模大胆私拍_亚洲欧洲另类春色校园小说_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成熟